環保署表示,民眾經常使用的飲料杯瓶多為塑膠材質,如常見的汽水瓶、礦泉水瓶、果汁瓶、乳品、優酪乳、養樂多瓶等。這些材質包括PET、PP、PE、PVC、PS等,塑膠材質有很多種,再生利用時必須按不同的材質分別處理,回收至回收商後再分類壓縮打包,最後送至再生處理廠處理。塑膠再生處理廠的處理流程主要包括為粉碎、清洗、浮除雜質並經脫水後製成材質單一的塑膠碎片,再經熱融押出後,製成各種塑膠再生脂料,可做為塑膠製品的二次原料。

寶特瓶的「寶特」一詞,來自「PET」的中文音譯。PET全名為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」,是由石油提煉的「對苯二甲酸」和「乙二醇」化合而成的聚合物。PET大量使用於飲料瓶的歷史須回溯至1967年,當時多數飲料都以玻璃瓶裝盛,但玻璃瓶笨重又容易破損,不管是裝卸或運送都極為不便,因此當時任職於美國杜邦公司的納桑尼爾.惠氏,開始著手開發能夠裝盛碳酸飲料的塑料瓶,寶特瓶即是其研發成果。杜邦公司也在1973年取得寶特瓶的獨家專利。硬度、韌性俱佳的寶特瓶,重量僅約同等容量玻璃瓶的1/9~1/15,同時又具有耐熱、耐酸鹼、絕緣性佳、不透氣等優點,能常保產品風味而不易變質;再加上高透明度的特性,可以增加包裝的美觀和變化性,因此問世後短短幾年就席捲全球,很快取代玻璃瓶而成為飲料界新寵。寶特瓶還可做為假髮、拉鍊、包裝盒(蛋盒、文具L夾) 填充棉、不織布、聚酯布料、衣物、毛毯等。寶特瓶的硬度、韌性極佳,質量輕(僅玻璃瓶重量的1/9 ~ 1/15),攜帶和使用方便,生產時能量消耗少, 加上不透氣、不揮發,耐酸鹼,是碳酸飲料的好包材。廢寶特瓶的回收處理流程,乃經過解包、脫標、分選、洗滌、破碎、浮選、脫水等過程,產出塑膠碎片,這些碎片再經由抽絲、紡織,可製成紡織產品,如2010年世足賽球衣即指定應採用環保再生紡織產品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K 的頭像
    MK

    「環生方舟」參考資料庫

    M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